2014.07.16
憂鬱症——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
(圖片素材選自freepik)
文/秦佳鈴醫師
在我們所身處的21世紀中,憂鬱症 、癌症和愛滋病並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。
那麼憂鬱症到底是什麼呢?是因為壓力太大才引起的嗎?還是抗壓性不夠?心情很不好就是憂鬱症嗎?
一般常聽到產後憂鬱,為什麼會有產後憂鬱?
提到憂鬱症,相信應該很多人腦袋裡會出現很多的疑問。
所以,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重要的疾病。
首先,憂鬱症是什麼?
一般人因為生活、人際關係或工作壓力而產生的短暫情緒、心情不好、或不開心並不是真正的憂鬱症。
如果是因為特別的事件,比如壓力突然增大、或突發的打擊(失戀、親人過世等)所引起短期的情緒和行為的影響,當事情告一段落後,就恢復正常,通常不見得是憂鬱症,主要是憂鬱的情緒,屬「適應障礙」的範圍。
憂鬱症其實是一種疾病,主要是腦部調節情緒的功能失調,其中尤其是與腦中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活性不足: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等。
多數人認為壓力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,事實上並不對,壓力其實是「誘發」因子之一,而憂鬱症發病也不一定和壓力有關。因此並不是減少壓力或增加抗壓性就可以治好憂鬱症,壓力減輕和增加抗壓性是減少憂鬱症發病的機率,事實上,當憂鬱症已經發生時,積極的治療還是需要的。
罹患憂鬱症的原因
以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,憂鬱症發病,最主要的因素是腦中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活性不足: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調控、生理需求(包括食慾、睡眠、性功能等等...),同時也和自律神經的穩定度有關。西藥的抗憂鬱劑,就是可以增強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。
那麼會使得腦中產生這些變化是為什麼呢?一般認為和下列因素有關:
1、遺傳:憂鬱症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性。
2、生理因素
腦功能衰退:如前額葉、顳葉、海馬迴功能下降。
某些疾病影響:如腦部病變(中風、巴金森氏症)、內分泌疾病(如甲狀腺低下、女性荷爾蒙變化)等等。
3、酒精和藥物
4、壓力的影響和誘發
兒童青少年期承受重大或長期的壓力
急性突發的壓力
另一方面,如果增加心理和社會層面的支持,是保護因子,可減少發病的機率。
社會支持:
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,支持充足的,可以減少壓力或幫助釋放壓力,因此發生憂鬱症的機率會降低。
心理因素:
包括情緒的處理,和抗壓性。越能以各種方式釋放壓力以及增加抗壓性,也會減少誘發的機率。
憂鬱症有那些症狀?
情緒思考方面
包括情緒低落、焦慮、沮喪、悲哀、易怒等等。
悲觀、沒有自信、有罪惡感、無助、絕望,甚至有自殺的念頭。
自律神經和身體症狀
胸悶、心悸、便秘、腹瀉等等。
頭痛、腰酸背痛、疲累、倦怠等等。
失眠或嗜眠、食慾減退或暴食、性慾減退、性功能障礙等等。
基本上,需不需要就醫,要考慮憂鬱的情緒是否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?以及憂鬱情緒能否被掌控?憂鬱症狀持續的時間等等。
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?
可以參考以下這些網頁,先做簡單的量表檢測。如果需要,應該到精神科求診,接受專業的咨詢。
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
http://www.depression.org.tw/health/health.asp
http://www.jtf.org.tw/overblue/taiwan1
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
http://www.jtf.org.tw/psyche/melancholia/overblue.asp
憂鬱症和躁鬱症有何不同
躁鬱症正式學名叫「雙極性情感疾患」,也就是會出現躁期和鬱期。
躁症發作時,會出現過度興奮、不需要睡眠、易怒、亂花錢、自認為能力很強等,通常躁症發作期間可持續4~7天。
憂鬱症不會出現躁期,但某些重度憂鬱的病患也會出現一些激動甚至暴力行為,很容易和躁鬱症混淆。
憂鬱症和恐慌症、強迫症
恐慌症是腦部掌管焦慮的神經細胞過度敏感引起,會突發緊張害怕,伴隨自律神經症狀,包括心跳快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眩暈、手腳刺痛、顫抖等。
強迫症也是腦神經系統出問題的疾病,病患會岀現自己不想要的重覆想法或行為。
上面這兩種疾病都容易與憂鬱症一同出現。一般西醫的用藥主要是抗憂鬱藥。
此外,精神病、失智症及酒、藥癮,也容易伴隨一起發生。
產後或更年期的女性為何容易得憂鬱症?
女性生命週期中,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,一般常出現在雌激素波動的時期。包括:月經前、生產後和更年期。
由於雌激素對於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都有影響,其中尤其是對血清素的影響最明顯,血清素就如同前面提到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調控,因此當雌激素波動或下降時,也容易出現情緒問題。
不管是月經前、產後或更年期,都是雌激素會下降的時期,也因為這樣,就容易在此時誘發憂鬱症的發生。但並不是每位婦女在這些時期都會產生憂鬱症,同樣的,雌激素波動也只是「誘發」因子,真正會發病還是由於腦部的調控系統出問題的關係。
藥物可能引發憂鬱症嗎?
的確有些西藥會影響上面所提到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,因此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在使用上要特別小心。
相關的藥物包括:
某些高血壓藥(如reserpinem、clonidine等)
避孕藥
類固醇
鎮靜安眠藥
化療藥
酒精
成癮藥物和毒品
憂鬱症的西醫治療
在治療上,需找出可能的原因,再進一步治療。如果是身體疾病引起的,身體疾病要一併治療。
如果是輕度的憂鬱症可以考慮非藥物治療,包括規律作息、運動、減少壓力、改變環境等等。另外心理諮商或心理會談也可考慮。
中重度的憂鬱症仍要考慮藥物治療。
目前西藥的抗憂鬱藥有以下幾類:
1、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SRI)
可增強血清素傳導功能,如Prozac,Seroxat,Luvox,Zoloft,Cipram,Lexapro等。
2、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(SNRI)
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,如Efexor,Cymbalta,Ixel等。
另外,Remeron雖不屬於SNRI,但也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。
3、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回收抑制劑(NDRI)
可同時增強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傳導功能。如Wellbutrin。
4、單胺氧化酶抑制劑(MAOI)
抑制單胺氧化作用,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。如Aurorix。
5、傳統抗憂鬱藥
如三環抗憂鬱藥,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,如imipramine,amitriptyline,doxepine等。還有可增強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的maprotilline。
通常服用抗憂鬱藥,療效需要約2~4週才能出現。
抗憂鬱藥並沒有依賴性和耐受性的問題,也就是藥不會越吃越多,不過在強度較高短效的抗憂鬱藥,停藥的幾天內可能會有停藥症候群出現,通常最久1~2週內症狀就會消失。
關於鎮靜劑
抗焦慮藥及安眠藥就是所謂的鎮靜劑,鎮靜劑沒有抗憂鬱的療效。大部分屬於Benzodiazepines(BZDs)類藥物。
BZDs是經由增強GABA,來抑制腦神經細胞,運用範圍包括治療焦慮、失眠、肌肉緊繃、癲癇等等。
常見的副作用有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然而這類藥物比較大的問題其實是依賴性和耐受性,也就是服用一段時間後,療效會變差,因此藥量要增加,長期下來會藥量越來越多。另外,服用超過四週,停藥時會有不舒服的症狀,即所謂的戒斷症狀。因此,歐美治療指引事實上都建議使用盡量不超過一個月。
麗馨中醫關心您